摘 要:
时隔十年,A股上证指数重回4000点附近震荡。伴随着行情热度持续升温,投资者普遍关心权益市场后续走势、宏观经济与产业亮点,以及未来行情的主线脉络。正值公募基金三季报密集披露期,嘉实基金投研团队多位基金经理结合当前市场情况,从不同维度进行了分析。
结构性机会凸显
嘉实基金副总经理、股票投研CIO、嘉实动力先锋基金经理姚志鹏表示,对企业盈利改善持乐观态度,对中期市场不悲观。三季度重点配置“新能源”“新科技”“新消费”和“创新药”为代表的“四新资产”,并随着市场的节奏适当增加制造类和科技类资产的比例。
嘉实基金Smart-Beta和指数投资首席投资官、嘉实中证半导体指数增强发起式基金经理刘斌认为,A股市场呈现典型的“慢牛”格局,股市活跃、上行与经济基本面的改善密切相关。而以AI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在资本开支、企业盈利及渗透率等方面持续超预期,推动市场主线从海外算力链向国产算力、消费电子及半导体自主可控等方向扩散。持续的景气轮动和赚钱效应有效提振了市场风险偏好。
三大方向持续看好
嘉实基金股票研究部总监、嘉实碳中和基金经理刘杰看好电池、汽车智能化以及先进制程扩产。他表示,三季度全球经济复苏力度较二季度有所提升,在国内宏观政策持续发力下,经济运行维持平稳。在政策预期与科技浪潮驱动下市场实现强势反弹,整体表现领跑全球资本市场。目前行业配置依次为科技、制造、医药、有色金属和金融。
辩证看待估值水平
行情演绎至今,估值是不少投资者关心的问题之一。嘉实价值风格投资总监、嘉实价值精选股票基金经理谭丽表示,目前A股整体PE估值持续提升,结构分化严重。部分资产在当期景气和未来预期的驱动下估值极高,这也符合经济转型阶段资产定价的特点。
港股相对全球资本市场的估值优势仍然值得重视。嘉实价值风格投资总监、嘉实沪港深精选股票基金经理张金涛表示,三季度A股和港股权益市场较好的表现主要由宽裕的流动性和高昂的情绪所驱动,部分产业事件也强化了投资者对相关领域的积极预期。未来的选股方向仍以低估值、股东回报和避免内卷为主。
结构性牛市中的平衡之道
嘉实平衡风格投资总监、嘉实均衡臻选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经理梁铭超指出,随着市场结构性牛市的进一步深化,可能需要应对波动性有所增加的状况,在仓位保持较高的情况下,均衡结构(即在稳定端红利和成长端仍均保持相当的配置力度)仍旧是应对市场波动增加的较好方式。
三季度梁铭超在投资管理中做了部分的个股优化,对部分汽零公司、有色金属和快递公司获利了结,补充了部分低位的科技制造,同时对港股的部分周期红利类个股做了一定增持。
嘉实平衡风格投资总监、嘉实匠心回报混合基金经理常蓁则强调,仍然选择长期有竞争优势、基本面有支持、业绩能够真正兑现的企业进行投资,同时密切关注政策走向和AI技术的商业化进程,灵活调整投资策略,把握市场机遇。
聚焦重要产业趋势与优质赛道
嘉实大科技研究总监、嘉实创新先锋混合基金经理王贵重提出,AI仍是全球最大的产业趋势。三季度继续维持了较高比例的半导体高阶制程的配置,在全球存储开启上行周期、国内头部公司明年上市的背景下,增配了核心的设备标的。9月八部门联合发文推进L3级自动驾驶汽车准入和试点工作,仍看好智驾产业链明年的产业趋势。对陷入“即时零售”补贴大战侵蚀主业利润的港股和互联网标的减仓,增加了AI云和高阶制程半导体龙头的配置。
嘉实基金大健康研究总监、嘉实互融精选股票基金经理郝淼分享称,今年以来,中国创新药公司与海外合作伙伴达成许多合作开发协议,BD(商务拓展)交易金额屡创新高,且在不同药物分子类型上均有进展,体现了中国创新药产业全球竞争力显著提升,已初步具备国际化发展潜力。
“产业崛起的背后是中国人才优势、成本优势和效率优势。从中长期来看,中国创新药产业全球化发展才刚刚开始,优质企业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郝淼表示。
重视反内卷和内需复苏
嘉实大周期研究总监、嘉实基础产业优选股票基金经理肖觅表示,前期景气受到明显压制的部分行业中,出现基本面正面变化的概率在加大。“大部分相关行业的市场定价仍然主要根据行业景气的现状,在PB-ROE框架下定价,并没有过多计入改善预期,如果潜在的改善真正出现,是有较大可能性看到估值的向上重估的。”肖觅称。
内需提振是2025年的政策和市场主线之一。嘉实基金大消费研究总监、嘉实消费精选股票基金经理吴越表示,内需板块经过季度回调迎来了新一轮的布局机会。方向上,此轮内需资产定位为趋势性反转而非反弹,无论是政策面、交易面还是基本面,均呈现出见底迹象。方位上,目前内需板块估值性价比再一次回到过去四年的极高区域。“新消费为代表的成长+传统消费为代表的价值线索”都有望进入投资窗口期。
(提示:以上资讯内容由嘉实基金提供,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代表本网观点。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